失眠挑戰:身體狀況如何搞亂你的睡眠規律
睡眠,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它不僅對身體和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還是恢復生理機能的重要步驟。在台灣,依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資料,2021年申報健保安眠藥使用的人數為441萬人,相較於2017年的419萬人增加了22萬人,此外,安眠藥的用量也從8.8億顆成長到了10.5億顆,相當於每五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正在使用安眠藥。
這些數據反映出失眠在台灣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且越來越多的人必須仰賴安眠藥作為解決方案。但是長期使用安眠藥可能會伴隨著一些潛在成癮風險和副作用。因此,改善睡眠品質的非藥物方法,如良好的睡眠習慣、透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使用夜間香氛刺激、配合助眠音樂或是使用助眠的小工具,都是值得嘗試看看的。
但有些時候,影響睡眠的真正原因除了周遭的環境之外很可能就是來自於自身的生理狀況干擾。我們希望每個人在開始改善睡眠品質之前,都能先了解生理狀況是否存在著可能的影響,到底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睡眠的? 以及能否透過預防步驟來改善睡眠品質。
衛福部提供👉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漫畫宣導手冊
睡眠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我們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1.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如關節炎、背部疼痛或偏頭痛,常常在夜間加劇,影響入睡速度和深層睡眠。很有可能因為不適合的枕頭(建議支撐性高的羽絨枕)、床墊或是睡覺的姿勢產生身體的疼痛,往往造成半夜醒來而中斷了睡眠,如果你又是一位很難入睡的人,這下子可能整晚都很難入睡,長期以往就變成了失眠了。
◎預防方法:配合醫師密切的診療還有透過藥物或長期復健來達成良好的疼痛管理是最關鍵的方式。另外,最好能夠有足夠的運動、適當的物理治療和壓力釋 (建議可買筋膜槍) 放都是可以幫助減輕疼痛,提高睡眠品質的好方法。
2. 情緒障礙:常見的情緒障礙包括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症都可能導致入睡困難、睡眠中斷和過早醒來。尤其是累積整日的情緒困擾往往使睡前思緒煩亂,無法靜下心來,難以深層睡眠。
◎ 預防方法: 除了一定要尋求專業的醫生或心理輔導師來處理複雜的情緒問題,也可以透過學習放鬆和冥想技巧 (幫助冥想書籍),或是幫助放鬆的輔助小工具,來改善睡眠。
3. 呼吸問題:睡眠的呼吸中止問題越來越被重視,像是美國總統拜登近期也被發現正在治療呼吸中止症,半夜的睡眠中止,會導致大腦缺氧,夜間很容易醒來,而且長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衰退的問題。
◎ 預防方法: 初期一定要前往各大醫院的睡眠中心檢查關鍵的原因,可以透過睡姿、體重管理或是使用氣道正壓等機器來治療,與醫療機構密切的診治改善呼吸問題,就能提高睡眠品質。(可以試試看防止打呼的鼻貼)
4. 消化問題:太晚吃晚餐、宵夜吃得太飽或是夜間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都有可能衍生消化不佳的問題,都有可能產生胃灼熱或胃脹氣,而導致入睡困難或無法深層入睡的問題。
◎ 預防方法:營養師就建議睡前吃不要吃過量的食物,尤其是辛辣或油膩的食物,像是含酒精、咖啡、可能會產生脹氣的食物也都要遠離。另外,提高枕頭高度也有助於減輕胃部不適與幫助排氣。另外可以參考飲食幫助👉從餐桌到床頭:增強睡眠的終極營養指南
5. 荷爾蒙變化:女性在月經期間、懷孕和更年期都可能經歷較大的荷爾蒙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情緒不穩定與睡眠品質不佳。通常主要的影響是在更年期後發生,因為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而原本正常的雌激素濃度可以穩定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傳導,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所以會開始出現焦躁、憂鬱、暴怒、情緒不穩定等變化。研究顯示大約有40%更年期女性的失眠問題都與這方面的情緒問題有關。
◎ 預防方法:除了維持睡眠規律,擁有舒適的睡眠環境外,透過運動、壓力管理與醫師諮詢對於處理荷爾蒙變化都會有幫助的。(或補充攝取大豆異黃酮)
6. 慢性疾病:雖然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而來,但如本身患有癌症、糖尿病、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也可能導致睡眠困難和睡眠中斷的問題。
◎ 預防方法:生理疾病一定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接受檢查,將病況排除後,自然可以減少疾病對睡眠的影響,睡眠品質就能獲得改善了。
睡眠品質對於身體和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如果你長期無法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首先應該自我檢視是否有生理因素影響睡眠,並且向外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適當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和維持健康習慣,大多數人都可以順利地改善睡眠品質,迎來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