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常備清單:5大必備藥品,讓旅程更安心
出國旅行最怕的就是突如其來的不適影響行程,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下,找醫生或購買藥品可能不太方便。因此,準備一份完整的出國常備藥清單,能夠幫助你應對突發狀況,確保旅途更加順利。以下推薦5大類必備藥品與隨身必備的保健用品,讓你輕鬆應對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健康問題。(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關於藥品的使用請親洽您的家庭醫生)
1. 解熱鎮痛藥:應對頭痛與發燒
長時間搭機或時差影響,容易讓身體產生不適,頭痛、肌肉痠痛或輕微發燒等症狀都可能發生。建議攜帶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例如斯斯感冒膠囊)、布洛芬(Ibuprofen,例如斯斯舒痛)或阿斯匹靈(Aspirin)等止痛退燒藥(例如普拿疼),以備不時之需。這些藥品能有效緩解疼痛與發燒,讓你可以更好地享受旅程。
如果因為感冒引起的喉嚨不適,也可以適時的吃些喉糖、蜂膠來舒緩。
2. 抗組織胺藥:緩解過敏與鼻塞
不同國家的氣候、環境和飲食習慣都可能導致過敏反應,例如皮膚搔癢、鼻塞或眼睛紅腫等。短效或長效的抗組織胺藥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但需要注意可能的嗜睡副作用。如果你容易過敏,建議提前準備合適的藥品,例如常見的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或西替利嗪(Cetirizine,勝克敏,就是小朋友鼻子過敏用的白藥水),以便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3. 暈車藥:防止暈機、暈船不適
對於容易暈車、暈機或暈船的旅客來說,暈車藥是出國旅行的必備良藥。長途移動可能會引發噁心、頭暈或嘔吐等不適症狀,建議攜帶含有「地芬尼多(Dimenhydrinate)」或「東莨菪鹼(Scopolamine)」成分的藥品,以減少暈車症狀。但要留意這類藥品可能會引起嗜睡,建議在適當時間服用,以免影響行程。
另外,暈車、暈機也有人建議前一天睡飽一些、行前吃清淡一點、坐車前30分鐘喝康貝特或蠻牛、穴道貼貼片、塗抹薄荷精油等,但這些都是民間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喔!
4. 腸胃用藥:解決水土不服與腸胃不適
出國嘗試當地美食是旅行的一大樂趣,但水土不服或衛生條件不同可能會導致腸胃問題,例如腹瀉、脹氣或消化不良。因此,攜帶腸胃藥是非常重要的。常見的腸胃藥包括:
胃藥推薦:若有胃食道逆流或胃痛問題,可攜帶制酸劑(如鋁鎂加、奧美拉唑)。
腹瀉藥:洛哌丁胺(Loperamide)可用於緩解急性腹瀉。
消化酵素:可幫助消化較油膩的食物,減少胃脹不適。 如果不確定該選擇哪些腸胃藥,建議參考「出國腸胃藥推薦PTT」或「出國腸胃藥推薦Dcard」上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藥品。
另外如果想要在國外保養腸胃,也可以隨身攜帶益生菌來補充,因為益生菌可以調整腸道的菌相,也能加強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所以能增強防禦能力,降低出國隨便亂吃喝帶進來的病菌造成的入侵風險,最終能維持腸道菌叢平衡喔!
5. 外用藥膏:對抗蚊蟲叮咬與皮膚問題
戶外活動或到東南亞等熱帶國家的旅行容易遇到蚊蟲叮咬、皮膚過敏或小傷口,這時候外用藥膏就派上用場。建議攜帶:
止癢藥膏:含類固醇或抗組織胺的藥膏可緩解搔癢與紅腫。
抗菌藥膏:如優碘或抗生素藥膏可預防小傷口感染。
燙傷藥膏:防止曬傷或燙傷後的不適感。
也可以帶驅蚊貼片、防蚊噴霧、小黑蚊剋星噴霧、舒緩止癢霜、曼秀雷敦等
出國藥品限制:如何攜帶藥品?
不同國家的出入境對藥品有不同的規定,因此在攜帶藥品前,務必確認目的地的「出國藥品限制」。例如,美國、歐盟及日本對某些處方藥有嚴格管制,某些國家甚至禁止攜帶含有特定成分的藥品入境。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保留原包裝:將藥品保留在原始藥盒內,以方便海關查驗。
攜帶醫師處方與英文診斷證明:特別是慢性病用藥或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應攜帶醫師開立的英文處方或診斷證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了解各國法規:可以查詢「出國常備藥限制」或各國官方網站,確保自己攜帶的藥品符合當地規定。
出國常備藥哪裡買?
如果臨時需要購買出國常備藥,可以前往藥局或藥妝店選購。台灣的藥局通常有專業藥師可協助挑選適合的藥品,並提供專業建議。此外,也可以在「出國常備藥推薦Dcard」或「出國常備藥清單PTT」等論壇參考其他旅人的經驗與建議,確保帶上最適合自己的藥品。
無論是短途旅行還是長時間的國際旅遊,準備一份完整的「出國常備藥清單」是確保旅程順利的關鍵。解熱鎮痛藥、抗組織胺藥、暈車藥、腸胃藥與外用藥膏這五大類藥品,能夠幫助你解決旅途中的各種不適,讓你玩得更安心!此外,別忘了查詢「出國藥品限制」,以免因攜帶受管制藥品而影響入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準備萬全,開心出遊無憂!
延伸閱讀👉坐飛機睡不著怎麼辦? 好睡祕笈傳授給你
延伸閱讀👉疫情過後盛行的「旅行假期」是什麼? 推薦您台灣好眠特色飯店
參考資料:衛福部 出遊必備!五大旅行藥品清單、攜帶管制藥品入出境,要注意